加氢石油树脂在UV光固化涂料中的流平性优化
UV光固化涂料因固化速度快、能耗低、VOC 排放少等优势,广泛应用于家具、电子、汽车等领域,但其施工过程中易因“流平不足”出现橘皮、缩孔、刷痕等缺陷,严重影响涂层外观与性能。流平性的核心是涂料在基材表面铺展、流动并消除表面不规则的能力,依赖涂料的黏度特性、表面张力及成膜过程中的流动性调控。加氢石油树脂(Hydrogenated Petroleumresin,HPR)作为一种低分子量、高相容性的热塑性树脂,可通过“黏度调节”“表面张力匹配”“成膜过程流动性调控”三重机制,优化UV光固化涂料的流平性,同时兼顾涂层的硬度、附着力等关键性能,成为解决UV涂料流平缺陷的重要功能助剂。本文从UV光固化涂料流平性的影响因素切入,系统剖析HPR的优化机制,结合应用参数确定适宜的使用方案,为高性能UV涂料的配方设计提供理论支撑。
一、UV光固化涂料流平性的核心影响因素
UV光固化涂料的流平过程分为“湿膜流动期”与“固化定型期”:湿膜流动期需涂料具备适宜的流动性,消除施工产生的表面纹理;固化定型期需涂料在流平完成后快速固化,避免过度流动导致流挂。流平性不足的本质是“流动动力无法平衡阻力”,核心影响因素包括三方面:
(一)涂料黏度与黏度随时间的变化
黏度是涂料流动的核心阻力 —— 黏度过高会导致涂料难以铺展,无法消除刷痕;黏度过低则易导致流挂,且湿膜在固化前过度流动可能产生新的表面不规则。更关键的是,UV涂料在施工后(暴露于UV光前)会因“预聚体与单体的轻微聚合”“溶剂挥发(若含活性稀释剂)”导致黏度随时间上升,若黏度上升过快,会压缩湿膜流动时间,流平不充分;若上升过慢,则可能错过良好的固化窗口,引发流挂。
(二)涂料与基材的表面张力匹配
表面张力差是涂料铺展的动力 —— 当涂料表面张力低于基材表面张力时,涂料易在基材表面自发铺展(铺展系数>0);反之则易收缩形成缩孔或针孔。UV涂料的表面张力主要由预聚体(如环氧丙烯酸酯、聚氨酯丙烯酸酯)与活性稀释剂(如 TMPTA、HEA)决定,多数预聚体表面张力较高(35-45 mN/m),而木材、塑料等基材表面张力较低(25-30mN/m),表面张力不匹配易导致流平缺陷。
(三)成膜过程的流动性保留
UV涂料的固化速度极快(通常几秒至几十秒),流平需在固化前完成 —— 若涂料在湿膜阶段流动性不足(如预聚体交联度高、分子链刚性强),或固化引发速度过快,会导致湿膜未充分流平即定型,表面缺陷被固化保留。此外,涂料中的颜填料(如钛白粉、炭黑)若分散不均,会形成局部高黏度区域,阻碍流动,加剧流平问题。
二、优化UV光固化涂料流平性的核心机制
HPR的分子结构(低分子量1000-5000Da、饱和烷烃主链、弱极性)与UV涂料体系(预聚体+活性稀释剂+光引发剂)具有优异相容性,可从“降低流动阻力”“调节表面张力”“延长有效流平时间”三方面协同优化流平性,且不损害涂层固化后的力学性能。
(一)黏度调控:降低流动阻力,延长有效流平时间
HPR通过“稀释增塑”与“黏度-时间曲线优化”,为涂料提供适宜的流动窗口:
降低体系黏度,减少流动阻力:HPR的低分子量特性使其可作为“内增塑剂”,嵌入UV涂料的预聚体分子链间,削弱分子链间的范德华力与氢键作用,降低涂料整体黏度。实验显示,在环氧丙烯酸酯型UV涂料中添加 5%C5基HPR(Tg=-15℃),涂料黏度(25℃,旋转黏度计测试)从 3500mPa・s 降至2200mPa・s,流动阻力显著降低,施工时刷痕可在 30秒内初步消除;而未添加HPR的涂料,黏度高导致刷痕保留时间超1分钟,最终固化后仍有明显纹理。
延缓黏度上升,延长流平窗口:UV涂料施工后,活性稀释剂的轻微自聚会导致黏度缓慢上升,HPR的饱和结构可抑制稀释剂分子的过早聚合(通过降低自由基反应活性),延缓黏度上升速率。对比实验表明,添加 8%HPR的UV涂料,施工后黏度从2000mPa・s 升至 3000mPa・s 需120秒(有效流平时间),而未添加组仅需 60秒,流平时间延长1倍,确保湿膜有充足时间消除表面不规则。
避免过度降黏,防止流挂:与传统降黏剂(如小分子酯类活性稀释剂)相比,HPR的分子链具有一定刚性(饱和烷烃主链),降黏同时可保留涂料的“假塑性”(剪切力作用下黏度降低,便于施工;剪切力消失后黏度回升,抑制流挂)。添加HPR的UV涂料,触变指数(TI = 黏度 6rpm/黏度 60rpm)从1.2 提升至1.8,施工后静置时黏度快速回升,流挂长度从 5mm 降至1mm 以下,兼顾流平与抗流挂性。
(二)表面张力调节:促进涂料铺展,消除缩孔
HPR通过“降低涂料表面张力”与“改善基材润湿性”,解决表面张力不匹配问题,促进涂料在基材表面均匀铺展:
降低涂料表面张力,提升铺展性:HPR的弱极性分子结构(饱和烷烃主链)可降低UV涂料的表面张力 —— 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的表面张力约 42 mN/m,添加 6%C5/C9共聚基HPR后,表面张力降至 34 mN/m,与木材基材(表面张力28 mN/m)的差值缩小,铺展系数从 0.8 提升至1.5,涂料可自发铺展形成均匀湿膜,避免收缩形成缩孔。
改善基材润湿性,消除针孔:HPR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,可吸附在涂料-基材界面,减少界面张力,促进涂料对基材表面微小凹陷(如木材纹理、塑料划痕)的浸润。未添加HPR的UV涂料在木材表面施工时,因润湿性差,微小凹陷处易形成“空气包裹”,固化后出现针孔(针孔密度约20个 /dm²);添加HPR后,涂料可完全浸润凹陷,针孔密度降至3个 /dm² 以下,表面平整度显著提升。
抑制颜填料团聚,避免局部表面张力波动:UV涂料中的颜填料(如钛白粉)若团聚,会导致局部区域表面张力升高,引发涂料向低表面张力区域流动,形成橘皮。HPR可吸附在颜填料表面,通过空间位阻效应防止团聚(钛白粉团聚粒径从 500nm 降至200nm 以下),使涂料表面张力均匀分布(表面张力变异系数从 8% 降至 3%),消除因局部张力差异导致的流平缺陷。
(三)成膜过程流动性保留:匹配流平与固化速度
HPR通过“调节固化速率”与“增强湿膜弹性”,确保涂料在固化前完成流平,同时避免固化后表面变形:
延缓初期固化,保留流动性:HPR的饱和结构对光引发剂(如1173、TPO)的活性有轻微抑制作用,可延缓UV涂料的初期固化速率(凝胶时间从8秒延长至15 秒),为湿膜提供更长的流动时间。但HPR不影响最终固化程度(红外光谱测试显示,添加HPR的涂料 C=C 双键转化率仍达 90% 以上),确保涂层力学性能不受损。
增强湿膜弹性,消除固化收缩导致的表面缺陷:UV涂料固化过程中会因 C=C 双键聚合产生体积收缩(收缩率约 5%-8%),收缩不均易导致表面产生橘皮。HPR可作为“柔性链段”嵌入固化后的树脂网络,增强湿膜在收缩过程中的弹性(拉伸弹性模量从2500MPa 降至2000MPa),缓冲收缩应力,减少表面变形。实验显示,添加HPR的UV涂层,橘皮值(DOI 光泽仪测试)从15 降至 8,表面平整度达到镜面级(60° 光泽度提升至 95% 以上)。
改善涂层均一性,避免局部厚度差异:HPR的均匀分散性可确保涂料在流平过程中形成均一厚度的湿膜(湿膜厚度变异系数从12% 降至 5%),避免因局部厚度不均导致固化速度差异(厚膜区域固化慢,易过度流动;薄膜区域固化快,流平不足),进一步优化表面流平效果。
三、在UV光固化涂料中的应用参数优化
为最大化HPR的流平优化效果,需结合UV涂料的类型(如清漆、色漆)、基材特性(如木材、塑料)及性能需求(如硬度、附着力),优化HPR的“类型选择”“添加量”与“配方协同”。
(一)类型选择:匹配涂料体系与基材
清漆体系(如家具透明UV漆):选择高纯度C5基HPR(色相≤1#,透光率>95%),其低黏度、高透明性可避免影响涂层光泽,同时显著提升流平性;
色漆体系(如塑料UV色漆):选择C5/C9共聚基HPR(Tg=0℃-10℃),其与颜填料的相容性更好,可同时优化流平性与颜填料分散性;
低表面能基材(如 PP 塑料):选择改性HPR(如引入少量羟基的HPR),其极性略高,可进一步降低涂料表面张力(降至 30mPa・s 以下),改善对低表面能基材的润湿性。
(二)添加量控制:平衡流平性与涂层性能
HPR的添加量需控制在 3%-10%(以涂料总质量计),过量会导致涂层硬度下降,不足则流平优化效果有限:
低添加量(3%-5%):适用于对硬度要求高、流平需求中等的场景(如地板UV漆),可提升流平性20%-30%,涂层铅笔硬度仍保持2H 以上;
中添加量(5%-8%):适用于流平与硬度均衡需求的场景(如家具UV清漆),流平性提升 40%-50%,铅笔硬度≥H,附着力(划格法)达 0级;
高添加量(8%-10%):适用于低表面能基材(如 PP 塑料UV漆)或流平需求极高的场景(如镜面UV漆),流平性提升 60%-70%,需搭配少量纳米二氧化硅(1%-2%)弥补硬度损失(铅笔硬度恢复至 H)。
(三)配方协同:与其他助剂优化搭配
与流平剂协同:HPR与有机硅流平剂(如 BYK-333,添加量 0.1%-0.3%)复配,可产生“协同效应”——HPR降低黏度、延长流平时间,有机硅流平剂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、消除缩孔,使涂层橘皮值从8降至5以下;
与光引发剂协同:当HPR添加量>8% 时,需适当提高光引发剂用量(如 TPO 从2% 增至2.5%),抵消HPR对固化速率的轻微抑制,确保凝胶时间控制在12-15 秒,兼顾流平与固化效率;
与活性稀释剂协同:选择低黏度活性稀释剂(如 HEA,添加量10%-15%)与HPR复配,可进一步降低涂料黏度(从2200mPa・s 降至1800mPa・s),同时 HEA 的高反应活性可弥补HPR对涂层硬度的影响,确保固化后涂层力学性能达标。
加氢石油树脂通过“黏度调控降低流动阻力”“表面张力调节促进铺展”“成膜流动性保留匹配固化速度”的协同机制,可显著优化UV光固化涂料的流平性,消除橘皮、缩孔、刷痕等缺陷,同时通过合理的类型选择(C5基、C5/C9共聚基)、添加量控制(3%-10%)及配方协同(与有机硅流平剂、活性稀释剂复配),兼顾涂层的硬度、附着力与固化效率,解决了UV涂料“流平性与性能难以兼顾”的痛点。未来,随着HPR改性技术的升级(如引入功能性基团提升与UV体系的反应性、纳米复合增强力学性能),其在高性能UV涂料(如 3C 产品镜面UV漆、柔性基材UV涂料)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,为UV光固化涂料行业的外观与性能升级提供关键支撑。
本文来源:河南向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http://www.upresinchem.com/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