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重分析(TGA):评估加氢石油树脂热分解温度的实验室实践
一、实验原理与目的
热重分析(TGA)通过在程序控温环境中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,揭示物质的热稳定性、分解过程及成分组成。对于加氢石油树脂,其热分解温度是衡量材料耐热性的关键指标 —— 当温度升高至分子链断裂或官能团分解时,样品质量会显著下降,通过 TGA 曲线可精准定位这一临界温度,为树脂在高温加工(如热熔胶、涂料制备)或耐候性应用中的选型提供数据支撑。
二、实验前准备:仪器与样品处理
仪器与耗材
TGA 仪器:配备温控系统(室温~1000℃)、高精度天平(精度 10⁻⁵g)及惰性气体(氮气或氩气,纯度≥99.99%)供应装置,确保测试环境无氧化干扰。
样品容器:氧化铝或铂金坩埚(耐温性好,避免与样品反应),使用前需在高温(如 800℃)下灼烧 30 分钟去除杂质。
样品制备
加氢石油树脂需研磨成均匀细粉(粒径 < 100μm),避免颗粒过大导致内部传热不均;称取 5~10mg 样品(精确至 0.1mg),平铺于坩埚底部,确保受热面积均匀。
空白实验:同步进行空坩埚测试,用于扣除仪器基线漂移和背景噪声。
三、实验流程:参数设置与操作步骤
测试参数设计
温度范围:从室温开始,以 10℃/min 的升温速率升至 600℃(覆盖加氢石油树脂可能的分解区间)。
气体氛围:全程通入氮气(流量 50~100mL/min),抑制树脂氧化分解,确保热分解仅由温度驱动。
数据采集:每秒记录一次质量变化,分辨率需达到 0.01% 样品质量。
操作步骤
将坩埚放入 TGA 仪器样品仓,密封后先以 10℃/min 升温至 100℃并保持 10 分钟,除去样品表面吸附的水分或低沸点杂质,避免干扰后续分解信号。
待基线稳定后,按设定参数开始程序升温,实时记录热重(TG)曲线和微商热重(DTG)曲线 ——TG 曲线反映质量随温度的累积变化,DTG 曲线(质量变化速率)则用于定位分解速率很快的温度点。
四、数据解读:热分解温度的确定方法
TG 曲线分析
加氢石油树脂的 TG 曲线通常呈现 “平台 - 陡降” 特征:
初始平台期(室温~200℃):质量基本不变,对应树脂中残留溶剂或小分子助剂的挥发(若有)。
分解起始点(T₁):当温度升高至分子链开始断裂时,质量开始显著下降,一般定义为质量损失 5% 时的温度(国际标准 ISO 11358 中常用方法)。
分解温度上限值(Tmax):通过 DTG 曲线的峰值确定,此时树脂分子链大规模断裂,质量损失速率很快。
典型案例参考
氢化 C₉石油树脂的热分解起始温度(T₁)通常在 280~320℃,Tmax 约为 350~380℃;而氢化 C₅石油树脂因分子链更短、支链更少,T₁可能提前至 250~270℃,Tmax 为 320~350℃。若树脂中含有抗氧剂等添加剂,T₁可能延后 50~80℃(如添加受阻酚类抗氧剂时)。
五、影响因素与实验注意事项
关键影响因素
升温速率:速率越快,热滞后效应越明显,T₁和 Tmax 会向高温偏移(如速率从 10℃/min 增至 20℃/min 时,Tmax 可能升高 10~20℃),因此需严格控制升温速率并保持实验重复性。
样品量与堆积密度:样品量过多会导致内部传热不均,分解温度测量值偏低;堆积过密则可能因局部缺氧影响分解机理,建议样品厚度 < 1mm。
注意事项
实验结束后,需待样品仓冷却至室温再取出坩埚,避免高温下空气倒吸导致残留树脂氧化;
若需对比不同批次加氢石油树脂的热稳定性,需同步测试样品的软化点(如环球法)和分子量分布(GPC),因分子链完整性和交联度直接影响热分解行为。
六、拓展应用与实验价值
通过 TGA 数据可进一步计算热分解动力学参数(如活化能 Ea,采用 Coats-Redfern 法),揭示加氢石油树脂在高温加工中的降解机理。例如,当 Ea>150kJ/mol 时,树脂在挤出成型(温度≤220℃)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;若 Ea<100kJ/mol,则需添加热稳定剂(如有机锡类)以抑制加工过程中的热氧老化。这一实验为树脂在高温场景(如道路标线涂料、电子封装材料)的应用提供了量化依据。
本文来源:河南向荣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http://www.upresinchem.com/